漫談劇本書寫 – 文字視覺化的過程

劇本誕生過程

一個作品完整劇本的誕生,大約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故事大綱(劇情提要或前情題要)
第二階段:劇本大綱(也可以含分場的動作)
第三階段:分場劇本
第四階段:繪製分鏡表

這個過程大約依循著: 故事>劇情>情節>事件>場>鏡  的順序結構而成。


散文、小說、舞台劇本

電影劇本與散文、小說、舞台劇本的書寫形式不太一樣。
散文與小說,文字是唯一使用的媒材,文字本身就是手段,也是目的。所有的內容都必須文字化,因此譴字措辭字句珠璣,也斤斤計較。
舞台劇本只是舞台演出的手段,且侷限於空間限制,場景與換場都必須計算考量。此外,舞台劇本從歌劇、音樂劇、戲劇、相聲到舞蹈,各有關注重心,因非本文重點,故略。

電影劇本

作為電影拍攝的工具,電影劇本的重心為視覺圖像、運鏡手法,甚至也描述如何使用音樂,對話則減到最精簡。換句話說,散文與小說的文字書寫如果是objects in itself,那麼電影劇本的文字就比較像objects how to;散文與小說一旦書寫完成,本身就是作品,電影劇本在電影拍完後,其工具性的價值就消失了。

當然,電影劇本也可能成為另外一種藝術品的純粹形式,但本文暫不討論。

故事大綱(劇情提要或前情題要)

故事大綱大約就是一個構想具體化的過程。大綱可以概分為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表層結構就是故事的劇情內容;而深層結構是主旨,也就是這個故事的核心意義,也可以說是為何要創作這個作品的目的,或是想要宣揚的理念。

深層結構常能用簡潔的文字表現,例如: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並非作品一定要歌功頌德,過度教條化的作品也很難吸引觀眾的注意。然而雖然我們可以在作品中討論甚至批判這些普世價值,但不能沒有這些價值。一個作品的深層結構如果產生矛盾或是沒有深層結構,常會面臨作品流於膚淺的危機。此外,一個作品的深層結構通常不會在劇情中直接出現,否則就露骨不含蓄了。

習慣以文字為工具來書寫的人(或說「文筆好」),寫一篇劇情提要或前情題要並不困難,但這些文字通常很難視覺化,不過就電影劇本的書寫來說,這是大約是必經的過程。我們看下面這段文字就清楚了(題目「捷運部落」)。

她一聲不響走了,什麼痕跡也沒有留下,除了一張......捷運地圖。
對他而言,網路是他的經脈,是他唯一可以感受到世界的地方,他遊覽網誌分享別人的經歷,盡可能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他自己也有匿名經營部落格,所有的資料都是假的,只有文字真實記錄他內心的想法。置頂文章是:我是隻囚禁的鳥。部落格人氣不多,沒有特定讀者,他的文字寫給自己欣賞。
和部落格上呈現的文字截然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他永遠笑臉迎人,從來不曾把內心的陰暗展現出來,在師長同儕的眼中,他是陽光。 沒有人看到,他背後那條又深又長的影子。 
漫無目的遊蕩在網路上,他不只是個部落客,也是個讀者。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部落格,至少對他而言是有趣的。部落格人氣不高,一樣匿名,一樣是個寫給自己看的部落客。
部落格也有個置頂文章,標題是:我是隻屬於青天的鳥。
他看過置頂文章後就深深著迷,文字彷彿在跳動著般,輕舞飛揚的文字,他清楚知道這些文字沒有騙人,主人的性格也是開朗的。
這是個旅遊部落格,記錄著作者旅行過的地方,他注意到,這些景點都是捷運到達的地方,於是他暗暗幫部落格取了一個名字:捷運部落。
不同於其他旅遊部落格,這個部落格永遠只有文字,沒有照片。
他的心跳隨著文字悸動,對於認識他的人而言,他是陽光,卻沒有其他太陽給他能量,他只是不斷壓榨自己;現在對他而言,這個作者就是他的陽光。
作者的一切是他嚮往的,作者輕快的口吻、開朗的性格,他希望可以真正成為那樣的人,而不只是強顏歡笑。
第一次,他希望有個人可以傾聽,他希望這個作者可以成為她傾訴的對象,於是他第一次在別人的部落格留言。
兩個人開始透過部落格對話。
某天捷運部落突然希望他可以到部落格上描寫的地方走走,幫捷運部落帶回照片。
於是,他開始他的旅行......

第二階段:劇本大綱(也可以含分場的動作)

相信大家不否認,上面這段文字非常優美,可以成為散文,也可以寫成小說,但是如果要拍成電影,那就太難拍了,因為許多文字的視覺意象不足,而且故事也不成結構,於是我們開始轉化,讓它成「戲」。

接著我們借用所謂的「古典敘事結構」來言說;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套用公式,讓它成為好萊塢式的類型電影。這裡必須強調的是,有些視電影為存純粹藝術的工作者,可能對這類公式化的作品不感興趣,或甚至刻意要避開這種公式,但做為一種學習的途徑,筆者還是認為有必要先有這樣的學習過程。之後,大可得魚忘筌。

戲劇的一個基本結構,就是「衝突」與「解決衝突」的過程,而這樣的過程,可以透過「起承轉合」的過程來將之結構化成一個故事。

「起」是故事的開始,交代時、空、主角,與描述主角意圖的事件。
「承」是與主角意圖產生衝突的事件,基本布局為衝突由小而大的至少三個事件。這裡的時間安排,可以超過作品全長的一半。
「轉」是主角主角在瀕臨絕望時,峰迴路轉的一個事件,時間通常很短。
「合」是解決衝突的過程。

於是前面的「捷運部落」就產生了了以下的電影劇本大綱轉化:

【起】
一.男角看著手中的捷運地圖和照片,抬頭望向天空
二.男角在平常的嘻笑打鬧
三.男角一個人的路上的灰暗
四.男角的電腦畫面,他的網誌內容
五.女角的網誌內容
六.男角逐漸的笑顏,一個人的背景逐漸陽光
七.兩個人網誌上的對話
八.男角看到女角的要求,出發前去旅行


【承、事件一】
九.台北車站,他想到關於台北車站的文章
十.捷運車廂上
十一.他一站一站下車拍照


【承、事件二至七】
十二.圓山站台北美術館
十三.新北投站,地熱谷,圖書館
十四.小碧潭
十五.一些街景
十六.市政府站信義商圈
十七.大湖公園站
(以上每個景點都有相對應的文章和事件)


【轉】
十八.回到台北車站,女角出現另一篇文章
十九.男角收到包裹,裡面有著捷運地圖詳細標示著男角的第幾篇網誌和她的網誌的帳號密碼
二十.男角打開女角的網誌,看到那篇最新的文章,知道女角的詳細情形,也得知女角即將出國接受手術治療
二一.男角只是看著天空


【合】
二十二.男角捨棄了原本自己的網誌,在女角的網誌上發表文章
二十三.某天,他看到了女角的網誌上新增了一篇文章
二十四.他看完後滿懷激動到達台北車站
二十五.於是......

第三階段:分場劇本

分場劇本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分場。所謂的分場,基本上就是分割劇本大綱的時間與空間;簡單地說,凡是在劇本大綱中的時空改變處,就按下鍵盤的enter鍵。以上面的「捷運部落」為例,就分了二十五場。

分場後就必須針對每場戲加入該有的元素,這包含了:空間描述、時間描述、天氣描述、道具描述、主角行為描述,以及對白、獨白或是旁白。一般的電影分場劇本,多是以對白為主軸,再附帶△、/、*或()的符號做註解說明。於是這裡必須再次強調:作為電影拍攝的工具,電影劇本的重心為視覺圖像、運鏡手法,甚至也描述如何使用音樂,對話則減到最精簡。我們再來看「捷運部落」的前三場分場劇本:


------------------------------------------------------------------------------------
1 起始


*(黑幕)
/(講話:她走了,只留下了一張捷運地圖)
男角看著手中的捷運地圖和照片,抬頭望向天空
*(淡入,鏡頭隨著男角的視線拍向天空,白幕淡出)
(出現片名)
地點:大草原 萬里無雲 
時間:下午三四點 
﹍﹍﹍﹍﹍﹍﹍﹍﹍﹍﹍﹍﹍﹍﹍﹍﹍﹍﹍﹍﹍﹍﹍﹍﹍﹍﹍
2 男角的平常嬉鬧 對比 男角一個人的路上的灰暗


(二.男角在平常的嘻笑打鬧
地點:建中
時間:白天
在大熱天下和甲男潑水(或許可以脫個衣服)


三.男角一個人的路上的灰暗
地點:台北街頭
時間:晚間
可以拍下補習班下課的鏡頭 讓主角走在其中 背景用台北的人 焦點聚焦在主角身上 接著用轉場帶過 切到下一幕)


﹍﹍﹍﹍﹍﹍﹍﹍﹍﹍﹍﹍﹍﹍﹍﹍﹍﹍﹍﹍﹍﹍﹍﹍﹍﹍﹍﹍
3 男角回家開網誌 對於他網誌是他的一切


男角丟下書包 走向電腦
*(鏡頭從地面向遠處拍 書包被擲到鏡頭前 焦距對書包 男角後面走過 焦距慢慢對上男角)
男角用電腦
場景:電腦桌的明亮對比後面書桌與床的陰暗
*(鏡頭拍螢幕上的囚鳥 網頁滾動 淡入男角的臉"輕鬆自在的表情"與許多網誌穿插 手指敲打著"黑"鍵盤穿插打文章)
看到女角的網誌
*(突然從快速穿插中的鏡頭中變慢 自由鳥的網誌晃動 點進去文章 淡入男角的臉 從輕鬆變緊張興奮 在她的網誌回應)
-------------------------------------------------------------------------------------------

第四階段:繪製分鏡表

大家不難發現,「捷運部落」已經將最初的構想,逐步地「故事>劇情>情節>事件>場>鏡」轉化了,現在所要面對的,就是由「場」而「鏡」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繪製分鏡表。

分鏡表的繪製,以工作人員看得懂為前提,可以用鉛筆素描草稿即可,以方便修改,其重點在敘述「如何拍」,也就是攝影機的操作運用。一場戲的分鏡,也有古典敘事理論可以套用,順序大約為:場面建立鏡頭、遠景、中景、近景、特寫、空鏡頭,說明如下:

1.場面建立鏡頭:交代該場戲的時空,運鏡常用PAN、FIX
2.遠景與中景:交代該場戲的人物與基本行為動作,運鏡常用FIX、FOLLOW、ZOOM等
3.近景:常用在對談時,對談常用「過肩鏡頭」或「主觀與觀點鏡頭」,兩人同心臉朝同方向,兩人談判面對面,運鏡常用FIX。
4.特寫:強調特殊的事物時用,「催情催淚」時一般也用特寫鏡頭。運鏡常用FIX、ZOOM IN。
5.空鏡頭:用作轉場,或是增加畫面的變化;演員敘述旁白時,亦可穿插空鏡頭豐富視覺。運鏡常用FIX、TITLE。

結語

藝術的創作畢竟不是科學的實驗,完成的分場、分鏡劇本也可以視情況而隨時修正,甚至有些導演不太喜歡過於嚴謹的分場、分鏡,例如日本的北野武導演就是一例。但是,無論如何,完整的分場、分鏡劇本製作,依舊是學習拍攝影片時,一條有規則公式可循的途徑。也希望有至於影片創作的朋友,閱讀這篇文章後,能有或多或少的收穫。

也許有人要問「捷運部落」的深層結構在探討什麼,個人覺得其實是很普遍的,可以探觸到大多數人內心的 (這似乎也是票房保證)--那就是:一個孤單的心靈渴望另一個靈魂的深層相知與情感慰藉,更簡單一點說,是友誼吧,就像伯牙之於子齊,就像一曲廣陵散。

至於「捷運部落」到底拍得如何?是不是一部優作品?不知道耶!因為劇本只是整個電影製作的一部分,不過幾位組員正努力拍攝中(今天是2010/5/19),也許更需要大家的加油打氣吧,讓我們期待影壇的佳作。歡迎參觀「捷運部落」作品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