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 - 極盡電影虛幻之能事

看多美國好萊塢的科幻英雄電影作品,大約都會被中段的精彩打鬥場面所震撼,而留下深刻的影像。可是,現實生活中,其實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劇情與場景,不是嗎?


既然知道只是一場騙局,那你為何還縱容自己的真情流露,還被震憾得擊掌叫好,還意猶未盡地想拍另一部影片超越前人?還想……原來,是因為影片的蒙太奇(montage)效果,實在太吸引人了,對不對?

有一派理論家,像普多夫金(Pudovkin)、艾森斯坦(Eisenstein),就不信影片能表達真實世界這一套,他們認為影片的拍攝,就該充分應用電影裡的各種元素(導演、演員、腳本、攝影、燈光、配樂、剪接……)來編故事、演戲。想盡各種方式,來讓電影的娛樂性達到最高潮;或是讓電影的各種元素彰顯自己的特色,以呈現電影的藝術性;或是巧妙地運用這些元素,製造出一個觀眾與電影情境交融的場景氛圍,從而使觀眾開拓新的視野、發現新的生命意義、提升心靈與品質。當然也有一類獨裁武斷的導演,根本就是運用這些元素來貫徹其意志力,讓觀眾如搭雲霄飛車般,被動地經歷一場精采刺激的遊歷,反正就是休閒娛樂嘛,何必太嚴肅,而且觀眾也樂於接受,不是嗎?

製造蒙太奇的手法實在太多了,以普多夫金在1992年寫的《電影技術》(Film technigue)一書為例,就將蒙太奇分為三類:

一、Constructive-Montage
一場戲的意義,是由諸多鏡頭與分鏡整合起來的,一球足球十二碼的射門,可能可以正面拍、遠遠拍、趴在地上拍、掛在球門上拍、拍球門、拍射門選手的眼神、拍球鞋踢球的一瞬間、拍出球的速度感、拍球進網的剎那……只要依照時序的先後順序整合起來,觀眾就能累積出整體的意義。

二、Structural-Montage
指畫面的跳轉必須有結構性,也就是合情合理、合乎動作與場景的連貫性要求,避免跳接鏡頭的出現。例如:一球足球十二碼的射門,不要射門選手才起腳,下一幕就是球進掛網,少了中間足球飛行的畫面;或是明明守門員向左起跳攔網,下一幕卻是在右方接住了這球……等等。

三、Relational-Montage
利用鏡頭的轉換來製造相關的意境或感受,甚至激發觀眾的聯想。例如:一球足球十二碼的射門,拍完射門選手的眼神,直接跳接周星馳在少林足球裡的畫面;或是球一出腳,卻接上輪胎爆胎的鏡頭……等等。不過關聯性不宜扯得太遠,不然就會形成觀眾開放性的意義詮釋了,例如:拍完球騰空的優美弧線,卻接了一顆破碎雞蛋的畫面,或是教官微笑的臉…....

此外,還要強調一點,就是上面提到的三種蒙太奇手法,都只是針對那些平庸的導演,要拍一些平庸的影片所寫的建議,優導演最大的長處應該是不相信理論家所建構的那一套東東,而且用具體的行動 — 拍出優質電影,來粉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