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中虛擬環繞的音響效果

為了達到音響重現逼真的空間效果,讓聽眾能夠有360度身歷其境的感受,各種音響環繞的科技不斷被研發與改進,例如:杜比邏輯(Dobly Logic)
、杜比邏輯II(Dobly Pro LogicII)、杜比數位(Dobly Digital)、數位影院環繞系統(DTS)、數位影院擴散環繞統(DTS-ES)……

隨著音響環繞科技的進步,音響訊號輸出時所需的喇叭(揚聲器)數量也逐漸增加,從單一喇叭(mono)、雙喇叭立體音(stereo),到5.1聲道、6.1聲道、7.1聲道,喇叭數量已經逐漸增加到8支了。所謂的7.1聲道,所需要的八支喇叭分別是:前中置、前右置、前左置、中置左環繞、中置右環繞、後置左環繞、後置右環繞,以及前置低音砲喇叭(0.1聲道)。如果是6.1聲道,那麼後置環繞的喇叭就不分左右,置於後中央上方,如下圖所示;至於5.1聲道則無後置喇叭。








從空間的概念來看喇叭的配置,上圖已經說明了最佳音響效果的喇叭安放位置,特別是高度上,必須有所區隔:低音砲喇叭在前方地上;前置的三個喇叭約與人的耳朵同高,距離座位3.6公尺處為最佳位置(一個波長),左右聲道與座位的夾角約60度;中置與後置的喇叭則是在高度上高於耳朵約60-90公分的距離。

在非線性數位剪輯軟體中,數位音響技術的發展與功能,比較電影院或家庭影視劇院等的發展要緩慢,最清楚的例子就是,當我們在家中已經逐漸享受5.1聲道,甚至7.1聲道的環繞音響效果時,電腦的音效卡與喇叭等硬體設備,大部分還是只有左右聲道而已。

配合電腦硬體的發展,因此目前所見到的非線性數位剪輯軟體,所提供的聲道編輯,也依舊以左右兩個聲道為主,市面上有一些宣稱可以達到5.1聲道效果的軟硬體設備,大部分也只是用「虛擬」的方式罷了。

既然目前大部分只有用「虛擬」的方式來表現音響,那我們也試著來「虛擬」一番吧!

讓聲音能從點發展到線,乃至於面,我們可以應用「聲道控制」與「音量大小」來虛擬完成。如下圖所示,水平座標就是「聲道控制」,垂直座標則是「音量大小」。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段聲音,在線性的時間軸上,起點處我們設定成「左聲道80%、右聲道20%、總音量大小10%」,終點處則設定成「左聲道0%、右聲道100%、總音量大小100%」,那麼這段聲音在空間上就產生了「移動的軌跡」,如下圖所示,從點A移動到點B了。



目前不論是劇情、分鏡、攝影、後製剪接、演技……等各種電影製作技術,都已漸趨專業級的水準,而尚有極大改進與發展空間的,應當就是聲音的部份了。因此,如果想讓自己的電影脫穎而出,從聲音下功夫,的確是一條值得去鑽研的途徑。

透過「聲道控制」與「音量控制」,可以在現有的軟、硬體設備條件上,「虛擬」環繞音響的局部效果,讓每一種聲音在空間中「各自定位」,甚至「動」起來。如此不但豐富了聽覺效果,也提升了整部影片給觀眾的感觀感受,甚至可以增加影片內含於無形。

本文最後,很抱歉必須不厭其煩地再囉嗦一次:一部影片的成敗,聲音絕對佔有重要地位。聲音後製群,就看你們的表現吧!

參考資料 〈DENON收音環繞擴音機AVR-1803操作說明書〉(2003)